人工智能是什么?智能音箱、虚拟主播还是AI记者助理?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随着近些年来技术的不断提升,AI技术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

       提到人工智能,不少市民认为其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究竟AI能为人类做些什么?又应当怎样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基于这些疑问,在近期2019全国两会特别节目《我的两会》中,央广网特邀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做客,共同探讨有关人工智能发展的畅想与观点。
 
 
       据中国之声官方微博介绍,采访过程中,科大讯飞刘庆峰向央广网记者展示了讯飞智能录音笔的语音转写功能,可以一字不漏地识别对话并将声音转为文字输出,适用于大型会议中的媒体报道任务。目前,已经有部分媒体运用这项“神器”进行两会新闻播报,较往年而言,大幅度提升了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效率。
 
       刘庆峰还表示,利用人工智能语音合成识别技术,听障群体可以“看得见”电台广播。而在医疗领域,科大讯飞率先推出了智医助理——全球首个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评测笔试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协助医师诊断肺结节、乳腺癌等疾病,同时具备担任全科医生的潜质。
 
       此外,这位履职17年、连续4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企业家还向记者透露,如果不做基础研究,很可能过了十年以后,在人工智能的全球赛道上科大讯飞会被淘汰掉,但只要踏踏实实做应用,顶天立地往下做,二十年之后一定会取得成功。
 
 
       之所以如此定论,很大程度上依靠于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视,以及各项政策展现出的重大利好,例如将电费下降10%,宽带费用下降15%。这些改革举措都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前进奠定了基础,彰显政府与时俱进的创新态度。
 
       如今5G与人工智能同为热门话题,用数字经济向群众阐述着科技如何为社会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改变。对此,科大讯飞刘庆峰深有感触,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仅是单个企业、单个科研人员的事情,而是一个整体的社会系统工程。”

       在2019年两会提案中,科大讯飞刘庆峰围绕人工智能社会管理机制给出了诸多建议,包括将罕见病患者康复治疗开支项目纳入医保,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同步匹配法律体系的建设,完善伦理和人文方面的相关规定等等。
 
 
       人类的未来将是人工智能新时代,只有掌握了AI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有一席之地。科大讯飞专注人工智能领域多年,秉持“比人类更强大的,绝不是AI,而是掌握了AI的人类”核心价值观,在AI行业脱颖而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