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 | 阿里内部真的烂了吗?阿里如何变得更好?

发布日期:2021-08-23 15:46
凤凰网报道,8月7日,阿里巴巴认证员工匿名举报,领导要求已婚女下属陪客户,员工不仅遭到客户猥亵,更在被灌醉后遭到领导多次侵害,受害人向公司高层反馈无效。之后,因为该事件,阿里的破冰文化也上了热搜,随后阿里回应这是谣言,不是事实。8月9号凌晨,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在阿里内网公布了阶段性内部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
 
近期的阿里负面缠身,围观吃瓜过后,我们今天想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以“同学”相称的互联网企业内,何以出现社交陋习,甚至触犯法律?企业的业绩、价值观、员工利益之间如何求得平衡?国家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企业自身又该如何自我监督?这次我们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副教授李丁从他的角度来深入点评了这次的阿里事件。

图片

01
以“同学”相称的互联网企业内,何以出现社交陋习,甚至触犯法律?

阿里巴巴最近爆出女员工被领导邀请给客户陪酒,在醉酒后被客户和领导猥亵侵害,在公司内部投诉长时间得不到积极回应,不得不在食堂喊话发放传单,最终引爆网民关注和公司内部普通员工组织起来积极介入的事件。陪酒后被客户和领导猥亵性侵在阿里应该属于个案,否则这次事件发生后可能被挖出很多类似的故事。但阿里在商务合作中使用女性职工参与非正式社交甚至陪酒的情况,估计不少发生,而公司对于职场性骚扰等相关问题应该缺乏系统思考和制度设计,以至于需要职工自发组织起来进行介入,并被爆出员工培训破冰环节有涉性话题或涉性互动问题。

最近10多年,在资本的支持下,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优秀的青年,如985、211高校的毕业生。相比传统的企业,互联网公司组织管理总体更为高效,组织扩张和收缩速度都很快,短期内膨胀到几万人也很正常。这类企业,组织架构更为扁平,等级性更弱,35岁以下员工可能超过90%,同事关系也相对单纯。相对于非正规劳动力市场,这些大企业并不喜欢与职工在劳动关系方面发生纠纷。因为员工教育水平高,权利意识和动员能力都比较强,而公司本身太显眼。因此,公司裁员时通常非常爽快,n+1赔偿,立马走人。同时由于整个行业快速发展,人才缺口大,优秀员工跳槽流动频繁,因此在薪酬和激励方面,这些公司通常也比较爽快。员工的一切付出,最好都表现在薪酬包或发展机会中。否则,拿完阶段性的薪酬,职工分分钟离职走人。这些年轻人经过中国教育系统多年的培养,在能力和纪律方面都非常优秀。很多真的就像U盘一样,即插即用,能够迅速投入生产。不过,仍然存在着团队融合和组织忠诚问题。因此,很多公司都会进行企业文化营造或者团队建设。而且经常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相关效果。破冰活动就是这样,希望在极短的时间内让新员工熟络起来,协同起来,形成团队生产力。一些打破日常拘谨状态的手法,甚至出格行为、狂欢行为被运用。由于性关系在中国社会具有很强的禁忌性和敏感性,也常常被用于这样的互动环节。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在日常状态下男女关系就很混乱,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夫妻或恋人不能同在一个小组内工作的成文或不成文规定。

阿里这种破冰文化被爆出来并被人批判,多少反映了中国人对于性关系方面的一些矛盾态度。随着现代化发展,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日益发展,性开放与多元性实践增加,大家希望有更多的性机会和性自由,婚姻和家庭变得更加的脆弱,但又找不到其他可替换、被允许的社会生活组织方式,不得不寄希望于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制度,通过经营和巩固小家庭甚至大家族来保护和发展自己,有一种所谓的新家庭主义的现象。因此,私底下偷偷实践可能并没有外人会直接管你,但要公开的宣扬和发展,就会遭遇很大的制度和社会压力。一个公司如果明目张胆的进行这样宣扬和实践,极有可能被定义为邪教组织。因为这样的宣扬和实践必然卷入和伤害一部分反对此类实践的普通家庭成员,引发举报,而道德、法律和国家是明确反对这些的。我相信在上述行业环境和国家治理背景下,大范围出现男女关系混乱,甚至官方纵容引导开放的性实践或普遍的性压迫,应该都是不大可能的。破冰环节涉性互动应该被限定在了特定的场景下,否则,阿里的名声应该早就被大量持有传统观念同时具备网络发声能力员工爆出来了。不过也反映出阿里相关人员对于性问题,尤其是对近年来女性权利意识的快速觉醒和权利诉求缺乏敏感性。



02
企业的业绩、价值观、员工利益之间如何求得平衡?

总体上而言,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单位,互联网大厂,年轻人的收获与其绩效还有企业的业绩保持着较好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可能仅次于个体户或者合伙人企业。这些公司有着非常市场化的劳动人事关系,最权威的管理咨询公司设计的股权激励方案,发达的内外部劳动力市场,员工晋升和流动都比较频繁。从职工的角度看,每个人完成自己的OKR或KPI,多劳多得。从企业的角度讲,只有保证大多数员工的利益,才能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并且驱动他们为企业业绩辛勤付出。不过,资本与具体劳动力的关系仍然是不对等的。一方面,会断断续续,甚至反复出现个别员工遭受不公正待遇或侵害,而无法与公司平等博弈的情况。另一方面,诸如996这样的违法实践长期得不到改变。个体仅有用脚投票的权利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企业内部的员工有随时组织起来并参与到企业治理中的能力,或外部的舆论监督、新闻监督具有足够效力。在这次事件中,阿里员工能够迅速联络和行动起来,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以及公安部门的认真履责,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迫使阿里管理层能够重视案主的诉求并做出及时回应,推动阿里完善自己的企业制度,更新自己的价值观。因此,企业的业绩、价值观、员工利益之间的平衡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完成的,需要市场、国家、社会、组织、个人等多种力量的共同积极参与。


03
国家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企业又该如何自我监督?

技术、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与社会、生产关系协调才能稳健和持久。巨额资本与少数先进技术的掌握者结合起来能够形成巨大的生产力,在改善物质与社交生活的同时,也导致了资源和权力的再分配,对既有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构成冲击,引发新的不平等和社会问题。人民大众及其代理人—国家政府就会做出反应,进行自我保护。历史经验表明,过激的反应甚至足以毁灭一切先进的生产力。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社会后果。一部分无法跟上发展变化步伐而利益受损,一些制度被消解或没有确立而导致混乱和失序。随着国家对互联网越来越了解,对互联网的监管也变得更有针对性和效力,新领地的制度规范被逐步完善,这是一个社会驯服技术的过程。企业在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公共治理规则制定和治理实践时,需要积极研究国家的大政方针,聆听民众的普遍诉求,妥善解决好企业生存和技术发展的社会合法性问题,平衡好资本回报、企业发展、员工利益、社会福祉之间的关系。企业的领导人应该保持终生学习的习惯,对政治变化和社会变迁保持敏感性。企业应该设立自己智库和社会研究部门,加强对于自身组织系统及所处社会环境的研究,并推动企业积极回应政府和社会提出的公共责任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