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7889331
首页
协会介绍
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协会组织架构
会员专区
会员动态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协会动态
职称评审
科学技术奖
科技成果评价
团体标准
白皮书
行业赛事
联系我们
协会动态 | 人工智能是驱动产业数字化的核心动力
关闭
返回上一级
协会动态 | 人工智能是驱动产业数字化的核心动力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
2021-12-27 15:23
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是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其中的AI技术逐渐成为全球创新热点和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当前,全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产值已超万亿元。在此背景下,科大讯飞作为AI行业国内龙头企业,对该产业集群发展意义深远。
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用AI赋能各行各业,对国计民生领域、制造业等领域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产业数字化的成败决定传统企业的生死,而驱动产业数字化的核心动力就是人工智能。
坚持技术“顶天”与产业“立地”
南方日报:今年是科大讯飞成立的第22个年头,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力军,您能和我们分享下企业飞速成长的成功因素吗?
杜兰:1999年,讯飞成立的时候,我们创业的初心就是要做到最好。我们要让机器像人一样“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所以非常需要在技术上做到“顶天”。同时,我们希望把人工智能技术真正应用到产业中来,实现“应用立地”。
一直以来,“顶天立地”都是科大讯飞的发展战略。
在技术方面,要“顶天”。科大讯飞研发的目标是将技术做到全球领先,在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上,有8项由科大讯飞推动的里程碑,包括语音合成、语音评测、语音识别、智医助理机器人、机器翻译、机器阅读理解、因材施教、AI虚拟人等技术。
在产业方面,要“立地”。科大讯飞取得领先的技术并没有停留在实验室,而是要将它们和生产生活需求进行广泛结合,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落地。用AI赋能产业,真正解决社会刚需命题,对国计民生领域、制造业等领域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生态方面,科大讯飞发布了“讯飞开放平台2.0战略”,与1.0时代相比,2.0最大的变化是从二维到三维,从过去将单项AI能力提供给开发者进行应用开发,到现在和各行业龙头、开发者一起,面向产业数字化深度挖掘行业价值。
粤港澳大湾区是“AI+应用”最好试验田
南方日报:科大讯飞多次荣获国家奖项,请您大致介绍下科大讯飞在粤港澳大湾区研发上的主要成就?主要应用在哪些场景?
杜兰:2018年,科大讯飞就在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南沙布局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进行技术创新,将技术研发力量向市场一线前移,进行基础性、前瞻性、应用型研发,实现人工智能源头技术创新向应用创新的快速高效转化。
粤港澳大湾区是“AI+应用”最好的试验田,目前科大讯飞主要聚焦在基础研究、客户NLP(自然语言理解)、司法NLP、工业质检、医疗影像、以及大数据六大核心板块的研发。在做强研发的基础上,科大讯飞所寻求的应用场景,立足于本地实体经济的需求。
例如,汽车是广州的支柱产业,去年科大讯飞和广汽集团在南沙合资成立了汽车科技公司,致力于智能座舱、车联网、汽车数字化服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司机实现更好的智能交互。
开展全面“生态型”布局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南方日报:去年6月,科大讯飞与广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从八个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在AI软件与信息服务方面,科大讯飞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有哪些布局和规划呢?
杜兰:讯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业务布局,有三个关键点:第一,以深圳为核心加大C端产品布局。第二,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语言的交互和翻译系统,目前,讯飞的技术已应用在把粤语翻译成普通话的实际场景中。第三,将全国考试技术研发中心布局在广州。
这些布局具有全面的“生态型”特征:
顶层设计方面,201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支持科大讯飞加快建设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技术保障方面,我们在端到端建模、无监督训练、多模态融合、知识与算法融合四个主要领域都取得突破,这是开放平台2.0战略的重要支撑,更是将广州、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AI+应用最好的试验田”的硬核保障。
桥梁牵引方面,作为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和广州创新企业联盟的牵头单位,我们携手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伙伴,构建行业、政府、学界等各界的顺畅沟通渠道和常态沟通机制,希望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科创高地。
产业数字化的成败 决定传统企业生死
南方日报:到2025年,广东省将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您认为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杜兰: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从数字产业化发展到产业数字化阶段,数字经济已经进入到深水区了。
首先,产业数字化是我们国家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经之路,产业数字化的成败决定传统企业的生死,而决定产业数字化成败的,就是能否坚持技术的创新。其次,驱动产业数字化的核心动力就是人工智能,从去年人工智能企业大幅增长的业绩来看,人工智能正在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的刚需问题。最后,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一体两面”,高科技和传统行业相融合,唯有坚持“共建、共享、共生”,才能“共荣”和“共赢”。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性。在这些领域,人工智能的赋能价值需要持续发挥。
科大讯飞从2010年就开始开放了442项AI能力给开发者,迄今已帮助超过265万生态伙伴实现产品智能化。我们坚信:唯有共同建设产业数字化生态,数字经济发展才会生生不息。
研发与应用“双管齐下” 赋能产业集群
南方日报:广东出台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到2025年,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助力本地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您有何建议?
杜兰:广东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产业基础最好、最适合AI技术落地试验的一片热土。为助力形成更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我认为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可以从至少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在科技创新、基础研发等上游环节,保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只有继续勇于尝试、敢为天下先,才会获得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更广阔舞台。
另一方面,在AI+应用、场景落地等下游环节,做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前,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承建了“‘机器人智能交互’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平台通过完善机器人智能交互技术标准体系,赋能机器人智能交互厂商,不断培育和孵化机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
延伸:
2025年广东软件业务收入将达2万亿元
教育领域,数据分析获得每知识点图谱的精准画像;医疗领域,“智医助理”辅助医生诊断;司法领域,智能庭审系统大大提升庭审记录等环节效率……各行各业,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导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都在发挥着“赋能”作用。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目前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规模均居全国第一梯队。到2025年,全省软件业务收入达到2万亿元,并将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高地。
具体举措中,广东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等通用基础软件,大力开展集成适配及测试,加快构建自主产业生态;面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汽车、家电等重点行业,提升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打造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
同时,全省正积极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旅游、智慧生活、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服务。支持信息安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扩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品在重要领域重点行业的应用推广,布局建设产业集聚区,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