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人工智能,饭碗就稳了?+ 查看更多
学了人工智能,饭碗就稳了?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2-04-21 14:19


临近毕业季,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王炸班”火了。这个班就业的毕业生不仅人均起薪30万+,甚至还有人没毕业就年薪百万;选择考研的也成绩突出,共有34个人“上岸”,17个人考上985。再加上今年1月,百度联合浙江大学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白皮书》显示,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缺口高达500万。一时之间,人工智能专业好就业成为了许多人的共识。然而另一方面,《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及研究机构大全》显示,国内先后已有4批共438所高校设置了人工智能专业,占1272所本科高校的34.4%,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是否会在几年后就达到饱和?现在报考该专业还能赶上风口吗?伴随着国内AI四小龙公司相继上市,进人工智能公司“掘金”的窗口期是否正在关闭?另有观点认为,想要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发展,仅仅只读本科是不够的,还需深入学习至更高学历。从行业缺口的角度来说,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AI相关的学生在前几年分布在各个专业里,像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通讯都会涉及到数据算法这块的内容。最近几年,尤其是在机器视觉领域,AI的应用层出不穷,深度学习带来的技术红利也吃了一波又一波,从视频安防监控到疾病诊断,很多公司都从中得到了技术迭代带来的机会。我们也看到AI相关的技术人员,也逐渐分化成两类,一部分擅长做研究、建模、或者研究底层算法,往往分布在高校。少数具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人,会参与到一些大型的AI项目中;一部分自嘲为参数优化师的工程师,熟知各类工业应用的算法,对于数据处理的流程能够快速上手,但是往往对这些算法的底层没有学习。

如果是从AI底层算法的突破来看,是需要有很强的数学功底,也是需要有足够的研究沉淀,这个部分就需要有更高的学历,去做0到1的事情。从商业领域来看,个人认为,未来仅仅是做同质化比较严重的调参优化类工作,随着技术的迭代,是无法有足够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但是能够扎下心深入行业,具备行业背景的数据分析+业务驱动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带来新的、持续的商业增长,将会成为很有价值、市场也会认可的人才需求。还会有很多行业,并不具备很好的数据环境,甚至在数据采集的过程,都步履艰难,少数采用通过小数据、优质算法来驱动业务增长,再盘活数字化,带动大数据和模型沉淀,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的竞争壁垒的构建。所以从业务+数据+算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复合型AI技术人才对于商业和工作来说会很有前景,也会符合国家智能制造这个大的政策环境导向的需求。我们也期待着,也希望更多的人投入到智能领域,下一波的技术红利势必会带来新的一波增长,而且是优质、可持续的增长。

“王炸班”中,除了年薪百万的有点特别之外,其他的岗位年薪算是正常存在。这也说明了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的确存在缺口,并且将来的几年中,需求是持续存在的。
人工智能专业的就业方向有两大类,一类是从事算法模型的,另一类是行业应用的。做算法模型的,仅仅是只读本科是不够的,还需深入学习至更高学历。而只是行业应用的,比如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及其应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系统运维、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岗位从事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开发与测试、数据处理、系统运维、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工作。除了本科外,经过专业培养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也是可以胜任的。

迄今为止,全国共有1016所职业院校成功备案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应用)专业,为人工智能应用型、技能型、实战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