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奖池1000万!这个国际大赛相当刺激!

发布日期:2023-07-14 10:06
图片

总奖池1000万!
算法算例「最强大脑」
即将来战!

 2023年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黄埔)
 国际算法算例大赛 
将于 7月15日 正式开启

图片

今年赛制及赛题
大赛奖励
小高一一话你知

关于大赛

为发挥实验室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地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生态体系建设,激发数字经济活力,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琶洲实验室(黄埔)受广州市黄埔区政府委托于2022年创办算法算例领域的国际性赛事——粤港澳大湾区(黄埔)国际算法算例大赛

图片

大赛“立足湾区、瞄准全国”,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瞄准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领域尖端技术,聚焦智慧城市、智慧健康、智能制造、智慧金融等行业领域,面向全国遴选优质算法,面向全球聚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高精尖技术,面向国际招揽算法高端人才。

2023年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黄埔)国际算法算例大赛将于7月15日正式开赛,本届大赛将在第一届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将全面推进与产业需求、行业技术、应用领域的深度融合。

大咖坐镇
大赛邀请多名学术界顶尖专家教授、头部企业科技专家组成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评测委员会,规划主题方向、指导赛事工作、规范赛题评测,为大赛的知识储备和产研学实际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大赛指导委员会
袁亚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中科院数学院研究员)
戴琼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
梅   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
王怀民(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前副校长)
戴   浩(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
徐宗本(中国科学院院士、琶洲实验室(黄埔)主任)

大赛专家委员会
徐宗本(中国科学院院士、琶洲实验室(黄埔)主任)
袁亚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中科院数学院研究员)
戴琼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
梅   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
王怀民(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前副校长)
戴   浩(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
周志华(欧洲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
石光明(鹏城实验室副主任)
申恒涛(欧洲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焦李成(欧洲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部主任)
吴   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姚   新(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
刘铁岩(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
林宙辰(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教授)
郝志峰(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李树涛(湖南大学副校长)
   (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讲席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

大赛评测委员会
胡事民(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王巨宏(腾讯公司副总裁兼腾讯技术委员会主席)
陶大程(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京东探索研究院首任院长)
田   奇(华为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
陈宝权(北京大学智能学院副院长)
戴礼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教授)
刘   挺(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程学旗(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副所长)
陈   雷(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讲座教授)
李飞飞(阿里巴巴达摩院数据库与存储实验室主任)
卢   凯(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金   海(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王井东(百度视觉首席科学家)
陈海波(上海交通大学并行与分布式处理研究所所长)
马建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部主任)
田永鸿(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博雅特聘教授)
程明明(南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
孟德宇(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
郑伟(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左旺孟(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彭   玺(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宋井宽(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算法大赛中心
申恒涛(主任)
(欧洲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张   海(常务副主任)
(琶洲实验室(黄埔)主任助理、西北大学数学学院教授)
徐   行(大赛委员会副秘书长)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

大赛赛制&赛题
2023年第二届大赛延续首届开创性设立的“擂台制”“竞赛制”两大赛制,推选出面向全球范围内的高校学生企业队伍以及算法爱好者的十道高价值赛题。

擂台制赛题
赛题一:序列任务的持续学习
赛题任务设计新颖且高效的持续学习算法,使得神经网络在新任务上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在历史任务上的知识。

赛题二:基于语言增强的图像新类别发现
赛题任务设计基于语言增强的图像新类别发现算法,以多标签图像分类为例,提升利用语言知识的图像新类别发现性能。

赛题三:高效可靠的文生图方法
赛题任务设计特定语义下的图像内容个性化生成和精细的生成控制,推动扩散模型在模型个性化和可控生成技术的发展。

赛题四:大语言模型综合能力强化
赛题任务:设计提升大模型在无害性、可信性以及推理三个方面综合能力的算法。

赛题五:跨场景单目深度估计
赛题任务:设计能够从一个源场景中有效预测另一个目标场景的深度信息的跨场景单目深度估计算法。

竞赛制赛题
赛题一:神经隐式表示的物体三维重建 
赛题任务:基于神经隐式表示的技术,利用面向特定物体类型照片和相机位姿信息设计物体三维重建的算法。

赛题二:看视频说话
赛题任务:设计能够针对视频的对话模型算法,根据给定的视频片段进行对话。

赛题三:路侧毫米波雷达标定和目标跟踪
赛题任务:基于标定文件和雷达点云数据集,实现对路侧毫米波雷达的动态标定和交通车辆精确检测与跟踪算法。

赛题四:急诊多器官多病种筛查
赛题任务:设计基于急诊CT影像数据,实现多器官快速分割的算法,辅助急诊多病种高效筛查。

赛题五:快速运动场景下的视频插帧
赛题任务:设计视频插帧算法,实现对快速运动场景下低帧率视频的插帧,输出高帧率,且运动平滑、自然的视频。

大赛奖励
大赛设立1000万总奖池
设置10个赛道
每个赛道100万奖金

大赛致力吸引人工智能领域全球杰出人才和顶尖团队,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大赛将围绕“汇聚问题、汇聚算法、汇聚人才”的目标,构建起一个算法算例从学术研究到产业落地的中枢,精准匹配产学研用与科创投资体系,引导和支持一批算法算例领域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构建起立足黄埔、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高水平人工智能大赛格局。

更多赛事新进展
关注“广州高新区发布”
大赛官方公众号
及时了解~

图片
扫码关注大赛官方公众号

期待新一批
具备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
优秀人才
一同参与这场算法盛宴
秀出强悍实力
力争成为今年大赛舞台的冉冉新星

转发分享
给身边热爱算法的好友吧
7月15日
“战”火重燃!